夏日炎炎,小龙虾成网红。中国水产学会等近日发布的《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(2022)》显示,2021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4222亿元,增长二成以上。小龙虾已跻身第六大淡水养殖品种,仅次于传统五大鱼类。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》称,随着水产养殖显著增长,全球渔业产量创历史新高,水产品对保障21世纪粮食安全作出日益重要的贡献。
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区一家食品加工出口企业,刚清洗完的小龙虾。许昌亮摄(中经视觉)
从全球来看,水产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日益增大。自1961年以来,全球水产品消费量以年均3%的速度增长,几乎是世界人口增速的两倍。过去两年,水产养殖业增速高于捕捞业,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长。不过,粮农组织报告也显示,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令人忧虑,2019年可持续捕捞种群的比例下降至64.6%。随着产业不断扩大,需要建设更可持续的全球渔业。
从中国来看,水产品在大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水产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,是优质动物蛋白的来源。人类对水产品的获取自古以捕捞为主,但过度捕捞不可持续。我国是世界首个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渔业大国。1978年是二分养殖八分捕捞,现在则是八分养殖二分捕捞。很多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名贵水产,在人工养殖之后,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
积极稳妥推进渔业发展,持续培育拓展水产养殖新潜能,关键要靠“绿色转型”,焦点在于有效解决空间和效益问题。
首先是空间问题。类似种粮要破解“谁来种地”“怎样种地”,水产养殖要破解“哪里养鱼”“怎样养鱼”。要保住基本盘,参考耕地保护制度、划定重点养殖水域范围并重点?;?,参考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布局一批高标准池塘。要创新业态模式,发展稻渔综合种养、深远海养殖、大水面生态渔业等新业态,摆脱传统水域束缚。要发展设施渔业,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,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大型智能养殖,提高集约化水平。
更重要的是效益问题。要向管理要效益。培育新型水产养殖主体,创新渔业经营方式,提升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。要向生态要效益。鼓励在湖泊水库发展不投饵滤食性、草食性鱼类等增殖渔业,实现以渔净水、水清渔优。要向产品要效益。近年来,传统鱼类和新式水产消费两旺,要顺应消费趋势,形成大众的更大众、小众的更小众局面,使水产供给更加丰富。